时间:2022-09-11 06:02:27 | 浏览:611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洁 青岛报道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近日,凭“绝色”现象级出圈的舞蹈诗剧IP《只此青绿》再次于青岛“展卷”,4天时间、6场演出,在青岛大剧院“刷”出9300余人次观演的佳绩——场均观演逾1500人,几乎场场满座、座无隙地。
与此同时,崂山区另一顶流文化IP,为期17天的第3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也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这座城市的最重要的文化标签之一,啤酒已经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水乳交融。青岛是开放的,是时尚的,是拥抱未来的,啤酒节亦然。当海浪的泡沫与啤酒的泡沫交汇,啤酒节便成为这座城市向全世界展示城市文化最好的窗口。
据悉,啤酒节期间,崂山全区主要文旅企业接待游客141.9万人次,同比增长67.6%,实现旅游收入6743.1万元,同比增长48.5%,有效实现了节庆活动与全域旅游的双向带动。
不仅如此,7月19日,崂山区人民政府和壹森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元宇宙公园项目中开展精诚合作,在崂山区合力打造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公园。
当顶流文化IP再次为崂山加冕,历史与文化的有机生长,啤酒与城市的共生共荣,都在这个盛夏,再次点燃岛城。
而“破圈”的崂山文旅IP,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常青”。
1.以文带旅,让城市与文化共生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聚集,城市历史年轮的转动与前进,意味着城市文化的有机变革与再次生长。
“IP是文旅旅游提高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IP,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正能量,要对优秀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创造性传承。”
此前,《只此青绿》在国内已经成功巡演超一百场,凭借今年央视虎年春晚的“出圈”表演,《只此青绿》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青绿热”。
按照原定计划在今年8月二巡青岛的《只此青绿》已于3月开票。先期开售的四场演出全部售罄,新增两场依旧一票难求。
只有一个好的市场才会对于艺术作品有更多的需求,所以从这点而言,以《只此青绿》为代表的文化IP也会对这个城市的艺术发展更有信心。
以《只此青绿》为代表引发的消费热潮为开端,崂山文化企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阔。
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与共生。不仅证明《只此青绿》这个全民IP的影响力与这座城市审美全维度提升的文化追求,更体现出今年上半年崂山文旅市场与消费市场的恢复与发展。
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崂山区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6亿元,同比增长2.1%。有零售的22个商品类别中,限额以上单位有11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类商品增速超过10%。
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0%、25.6%和196.0%。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区限上批零行业实现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0%。餐饮消费明显好转,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4%,比1-5月份提高9.6个百分点。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稳住消费基本盘,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提质升级,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而随着文旅融合日渐深入,旅游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日益凸显,进而成为具有包容性的生活方式。深入理解文旅消费,创造经济新增长点,是崂山区政府以及文旅企业需要正视的一项课题。
2.一座城与一杯酒:啤酒之都如何演绎城市美学
啤酒,是青岛最重要的城市标签之一。
新消费时代,品牌的有机成长是大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1991年6月23日,青岛举办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那时的青岛以首届啤酒节拉开了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序幕。从此,啤酒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文化及历史意蕴都与这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
第3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活力崂山”啤酒嘉年华充分诠释了“青岛与世界干杯”的永恒主题,采取“云上体验+沉浸消费”的办节新模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突出线上活动。节日期间,啤酒城累计接待游客逾30万人次。
今年,崂山区还打造了全球首座“元宇宙啤酒城”,据统计,开幕17天各类线上活动参与观众累计达3800万人次。
本届啤酒节不仅免收商户场地租金,还通过线上互动发放数字人民币480余万元、文旅消费券30万元,助企纾困,刺激消费。啤酒节期间,全区主要文旅企业接待游客141.9万人次,同比增长67.6%,实现旅游收入6743.1万元,同比增长48.5%,有效实现了节庆活动与全域旅游的双向带动。
不仅放大了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品牌影响力,把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贯穿于节日全程,采取全区统筹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通过延展活动期限,持续放大节庆品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啤酒节+国潮集市”也是崂山区加速推进城市文化IP与“山东手造”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赋能的一次重要尝试。
走过三十而立,今年已经32岁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正是在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之下,通过地域同频共振,找到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共鸣沸点。
城市文化,像一本刻着岁月的书,凝固了一段段历史,沉淀了一个个故事,或喜或悲,历久弥新。这些独特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一座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而城市文化之下,当消费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升级,那么城市文化IP背后所代表的品牌产业,便迎来与城市共赢共荣的未来。
登高方能望远,虑远始可谋近,厚积才有薄发。崂山区“全域旅游”这张城市新名片正在不断擦亮,而文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亦愈发宽广。
下面盘点一下青岛十大名山,很多人只知道崂山,看看你去过几座。其实,青岛不仅有海,还有山,最有名的当然是崂山。正所谓:“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可见,崂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山东青岛,海滨名城。
崂山风景区崂山,自古便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分为巨峰-仰口-北九水-太清-华严几大景点,每处景点都各具特色,崂山最高峰在巨峰,道教文化在太清等,并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在当地
年岁初始,元气初旦一切无恙,万事如意就像初升的阳光一样明媚你好,2022的崂山!组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王华一路未知,希望满满一路前行,欣喜盈盈崂山的风景让我们铭记温暖崂山的暖意让我们忘却寒冷新年登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寓意着来年步步高
夏日旅行·崂山游图丨摄影 @阿biu和二佳夏日的崂山有多美?艳丽多彩与明媚清新共存,动静相宜。青山满目多俊朗,浮云游走碧空万里,微露暑气的一抹清凉,是崂山赋予的小确幸。NO.1满目新绿 处处皆景组图丨摄影 @阿biu和二佳NO.2蓝天白云
企业“按需点单” 政府“照单上菜”崂山区探索建立企业“点菜单”式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让政策帮到企业“心坎”上、落到企业最需处多向企业“征点子”,多方论证“制单子”,多措并举“上好菜”……在崂山区,企业是经济发展舞台上的“主角”。政策的制定根
“崂山遇险,仅剩四人。”照片背面赫然写着这八个字。工作人员在查看周总理遗物时,发现口袋里有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他与孔石泉等四位同志的合影。邓颖超看到这张照片后,泪如雨下,一只手颤抖着缓缓地抚过照片,然后双手轻轻地把它捧在胸口。周总理社交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洁 青岛报道2月1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向大会作报告。过去的五年,是崂山干部拼搏奋进的五年,也是崂山发展亮点纷呈的五年。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产城融合之路、全域统筹
1月30日下午,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全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旅游秩序、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张元升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重要
编者按:9月1日至2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央媒和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省媒聚焦湘潭,集中采访报道湘潭市“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开展情况。湘潭日报派出记者跟随采访团,一同感受央媒省媒眼里的湘潭,探寻湘